时间 : 2022- 7- 25浏览 :105
书院和村落通过隧道上下相连,上端的书院承载着中国文人精神,下端的村落见证了百年世俗生活。设计初期,我们着重于思考如何将书院的“丰沛精神”向村落的“温暖生活”建立起合理且巧妙的体验贯穿与精神链接。
自古以来,“月”在中国的文人世界和世俗生活中都极被追捧,从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两类典型的精神隐喻,在文人世界,“月”代表润洁、高远的品格;在世俗生活,“月”被赋予爱慕、思乡的情感。如果以“月”作为链接,让精神自上而下迈进生活,让生活自下而上奔赴精神,将是对两者关系在美学及哲学层面的诗意诠释。由此,“为金刚碑造一轮月”的灵感火花在心中被点燃!
序章:“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......”, 沿西边高处的书院向下几百米,隧道入口以“桃花源记”的意向进行设计展开,以神秘感开启人们体验的起点。
穿行:洞内以水纹灯结合水波反射和折射,水流之处仿自然…